很多人不知道,那个被称为"石油大王"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,有个独特习惯:不管多忙都要给儿子写信。这些写于100多年前的家书,最近在网上突然火了起来。到底是因为里面藏着什么不得了的东西?
说实话,刚翻开这些信的时候,我也有点失望。既没有传说中的"赚钱秘籍",也没有"一夜暴富"的捷径。但读着读着,我发现了一件更珍贵的东西,这位世界首富的人生算法。比如他说"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没什么两样",这不是在讽刺,而是提醒儿子:在商业世界里,没有所谓的"还不错",要么赢,要么出局。
记得1880年代有次商战,当时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占据了90%的市场。按理说可以高枕无忧了吧?但63岁的洛克菲勒在信里写道:"每天上班前我都在想,今天要怎么比昨天更好。"这种心态让他创立的公司延续了上百年,直到现在你加的汽油里,可能还有他当年打下的基础。
最有意思的是他关于"装傻"的见解。现在的创业者总爱标榜自己有多厉害,但洛克菲勒却说:"成熟的稻穗才会低头。"1897年他收购铁矿时就是这样,故意表现得像个外行,等对手放松警惕后,一口气拿下了全美75%的铁矿资源。这让我想起现在的互联网大佬们,真正厉害的那个反而最不爱出风头。
但千万别以为他是个冷血的赚钱机器。在1913年,他把相当于今天220亿美元的钱拿出来做慈善时说了句话:"财富就像雨水,积多了就该浇灌大地。"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比尔·盖茨后来也学他搞基金会。你看,真正的富豪思维从来不是怎么赚钱,而是明白钱到底该怎么花。
说到现在年轻人最困扰的职场问题,这些信里早就有答案。"天堂和地狱都是自己建的",这句话我特别喜欢。朋友公司有个90后,总抱怨工作没意思。后来他把打印出来的这句话贴电脑上,三个月后居然成了部门业绩第一。有时候不是工作出了问题,而是我们看待工作的角度需要调整。
最让我震撼的是结尾那句话:"就算把我扒光扔沙漠,只要有个商队经过,我就能重建王朝。"这自信不是凭空来的。从他16岁当记账员时把每笔账都记得分毫不差,到73岁还在学习新的石油提炼技术,这种终身成长的能力,才是比那2000亿美元更值钱的遗产。